随着年龄增长忆速配,很多老人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,甚至长期失眠多梦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,睡眠不再是单纯的休息,而是关乎全身系统协调的一门学问。
医生们常提醒:“不是睡得多就是养生,而是睡得对才是本事。” 在医院,每年都有不少因为“错误时间睡觉”而住进重症监护室的老人,而这些情况,本可以避免。
01 五个危险睡眠时段,老人需格外警惕
饭后立即睡觉——胃在“抗议”,心脏很为难
进食后,大量血液涌向胃肠道辅助消化,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,人容易感到倦怠。许多老年人养成了饭后马上睡觉的习惯,殊不知这一做法隐藏着风险。
中国老年医学会2023年发布的研究指出,70岁以上的老人中,有超过40%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、消化不良等问题,诱因之一就是“饭后即睡”。
展开剩余81%从生理学角度看,年纪越大,胃肠道蠕动功能越弱。饭后立即躺下,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,长期如此不仅引发烧心、嗳气,还可能导致慢性食管炎,甚至增加食管癌风险。
对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而言,饭后立即睡觉无异于“雪上加霜”。曾有一位78岁的老大爷,午饭后习惯性躺在沙发上小睡,结果突发心绞痛,送医后被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发作。
医生建议:饭后应至少活动30分钟,可选择站立散步、洗碗、浇花等轻度活动。如果实在困倦,最好选择坐姿小憩,并在背后加个靠垫。
清晨醒后“回笼觉”——打乱生物钟的隐患忆速配
许多老人清晨五六点醒来后,常会觉得“时间还早”,于是盖上被子继续睡“回笼觉”。但医学研究表明,这种回笼觉对老年人来说并不是“健康加分项”。
2023年《中华神经科杂志》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,清晨五六点是老年人血压、血糖波动最剧烈的时间段,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期。清晨醒后再次入睡会打乱生物钟,引发自主神经系统紊乱,加重夜间血压反弹,极易诱发中风、心律失常等问题。
尤其是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的老人,更应避免回笼觉。一旦在此阶段突发问题,家属往往还在熟睡中,救治的黄金时间可能会被耽误。
医生建议:醒来后可选择坐起床边,进行伸展、深呼吸等轻度活动,让身体自然过渡到清醒状态。喝一杯温水,开启新的一天,比继续“赖床”更健康。
傍晚五点后睡觉——睡眠节律的破坏者
傍晚时分,许多老人喜欢在沙发上打个盹,尤其是冬天日落早,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。但这种傍晚“提前睡”的习惯,其实是破坏身体生物节律的罪魁祸首。
老年人的睡眠结构本就较为脆弱,傍晚小睡超过30分钟,就容易导致晚上难以入睡,出现“倒时差”现象,夜里辗转反侧,白天昏昏沉沉,形成恶性循环。
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的临床研究显示,70岁以上老人中,超过60%存在睡眠节律紊乱,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晚间过早入睡或傍晚小睡时间太长所致。
医生建议:如果白天实在困倦,可选择在中午12点到2点之间小睡20-30分钟。傍晚时分可通过听音乐、看电视、与人聊天等方式缓解困意。
情绪激动后睡觉——最容易被忽视的杀手忆速配
“睡觉就好了”“别想太多,先睡一觉再说”——这类劝慰话语很常见。但对老年人而言,在情绪激动、悲伤、焦虑、愤怒之后立即入睡,暗藏极高风险。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4年一项老年心理与心血管健康联合研究指出,老年人在情绪波动剧烈后,心率和血压都会瞬间升高。若此时强迫自己入睡,不仅无法真正放松,反而会因自主神经系统紊乱,诱发心律失常、心肌梗死甚至猝死。
曾有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,在与儿子争执后独自回房“生闷气”,不久便出现胸闷、出汗、意识模糊,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急性心梗。
医生建议:情绪激动时,不宜立刻入睡。可以选择散步、深呼吸、找人倾诉等方式缓解情绪。必要时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。
服药后立即睡觉——药效未吸收,副作用先来
许多老人晚上服药后,为了“早点见效”,选择立即上床睡觉。这种做法看似合理,实则对身体伤害不小。
服用钙片、铁剂、某些抗生素类药物后,若立即平躺,容易导致食管被药物刺激,出现灼烧感、吞咽困难,甚至引发药物性食管炎。部分药物需要与食物共同作用或在直立状态下更好吸收,立即入睡会影响药效发挥。
中国药理学会2024年发布的研究指出,在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中,有接近20%与错误的服药方式有关,而“服药后立即入睡”是常见问题之一。
医生建议:服药后应保持站立或坐姿30分钟,特别是服用拜耳碳酸氢钠或阿仑膦酸钠类药物时尤为重要。若需要夜间服药,建议调换服药时间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。
02 优质睡眠,还需良好习惯支撑
除了避开上述五个危险睡眠时段,老年人还应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。
睡姿以“卧如弓”为佳,右侧卧尤好,有利于松弛肌肉组织,消除疲劳,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,还能避免心脏受压。
选择适宜的卧具:老年人易生骨关节疾患,应尽量避免睡软床,以睡木板床为宜。枕头对睡眠影响很大,宜选择质地适中、富有适度弹性的枕头。
睡前放松活动:老年人多心虚、神气不宁,睡前在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慢慢散步半小时,练练太极拳,作作气功,自我按摩一下腰背肌肉,听听轻快的乐曲,让心境宁静,对睡眠甚有裨益。
睡前热水泡脚:可促使血管扩张,引导气血下行,诱发睡意,使入寐时间明显缩短,睡得更熟、更香。
03 寻找适合老年人的最佳睡眠时间
老年人最佳睡眠时间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标准,因为每个人的生理需求和生活习惯不同。然而,大多数老年人可能需要每晚7到9小时的睡眠。
60-70岁老人睡7-8小时,70-80岁老人睡6-7小时,80岁以上睡6小时便可,以上均包括午间休息1小时左右。老年患者正气虚衰,精力欠佳,中午适当休息可消除疲劳,焕发精神,提高抗御病邪的能力。
对于70岁以上老人,晚上9点到10点上床睡觉较为合适,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睡眠,并可能减少夜间觉醒次数。重要的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,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和起床,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。
对老年人来说,良好的作息是健康的基石。要做到:饭后不马上躺,清晨不赖床,傍晚不早睡,情绪不压抑,服药不即睡。同时保持规律作息,适度运动,营养均衡,定期体检,才能真正享受安稳、宁静的晚年。
睡眠这件“小事”忆速配,其实是生命这件“大事”。
发布于:河北省冠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